您当前的位置:黄页首页 » 旅游出行 » 竹山县秦巴民俗博物馆
  • 竹山县秦巴民俗博物馆

  • 联系人:曾和林
  • 电 话:4671001
  • 手 机:
  • 传 真:
  • E-mail:
  • 微信号:
  • 地 址:湖北省竹山县官渡河东开发区
  • 网 址: 暂无网址
  • 标 签:
  • 服 务: 信息已认证   信息有效期:2032年12月28日
  • QQ留言:
  • 关注度:黄页信息已有1941人关注 查看访问详情
目前为普通黄页用户,点击升级成为高级黄页用户享有更多功能

详细介绍

为了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我县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发掘秦巴地区、堵河流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我县旅游功能,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我县特申请兴建竹山县秦巴民俗博物馆项目建设。
  一、建设背景
  竹山县官渡镇是秦巴山间堵河上游的风情古镇,自秦将白起筑城至今已历两千余年,是古代巴人和古人庸人最早开辟的一块家园。汉代以后,此地成为移民小镇,特别是明成化年间随着大移民浪潮,荆汉平原,河洛地区,川东一带近二十万人迁居竹山。移民给本土巴庸文化带来冲击,促进了官渡所在的堵河流域文化的交流、交融和重新整合,形成了承南继北、兼东融西、龙飞凤舞、巫史并存的混血型文化范式。
  官渡为竹南重镇,是堵河水运航 道黄金码头和川楚 盐道 主要驿站 ,东西南 北中的文化交融与吸纳更具标本意义。因此,这里的民俗文化可谓是东西混合,南并汇聚,简直成了中国中部民俗文化的一座陈列馆,馆中已收藏上万件记录秦巴地区、堵河流域风俗风情的文化产品,其中有不少活的古巴国、古庸国文化活化石,也有秦巴山四周地区明清民间遗存的标本。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官渡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7年4月28日官渡镇挂牌成立了简易的民间民俗博物馆 ,这一 秦巴民俗馆 是竹山民间收藏家曾和林20多年来对秦巴文化收集整理形成的结晶,他无数次穿梭于高山峻岭,田间地头,徒步数十万里,投资数百万元,钓沉缩影 ,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随唐宋元,明清,民国及二十世纪上下几千年珍贵文明成果劫后幸免于难的民间珍宝汇聚一堂,充分展示古 上庸秦巴地区文化的古老、灿烂、辉煌。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决定在官渡镇兴建一所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秦巴民俗博物馆,希望借此振兴堵河流域,乃至秦巴地区的收藏文化,为后代子孙留下中华文化的芯片,秦巴文化的底片,堵河文化的名片。
  二、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竹山县秦巴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4月,成立之初,租用了官渡镇一家个体户房屋,面积200多平方米,内设7个小型展厅,收藏民间日常器具,家具,生产力工具,服饰,票据,牌匾,字画,石器,铜器,文革实物等三万余件。由竹山县收藏家曾和林出任馆长,配备3名职工,有固定资产300多元,成为神农架、堵河源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人文景点,开馆至今已免费接待参观者一万多人次。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计划新建的秦巴民俗博物馆,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六层框架结构,外观为仿古式建筑,主要建设展示大厅、旅游商品市场以及配套的餐饮和住宿设施。单位成本为1200元平方米,投资需600万元,装修费需100万元,展厅设制、安全设施、灯光音响设制等需200万元,重要人文景观搬迁复制需100万元,合计总投资需1000万元。
  四、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需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万元,重要人文景观搬迁复制1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专项引导资金2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自筹700万元。
  五、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2008年动工,2009年12月全部竣工使用。
  六、效益分析
  秦巴民俗博物馆建成后,成为神农架、堵河源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人文景点,一次性可接待游客500人以上,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同时进一步发掘秦巴地区、堵河流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遗产,可增加馆藏3万件,将有力推进我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可实现旅游收入年100万元。

地图查询

暂未设置地图信息
立即注册加入黄页

旅游出行 推荐